负载均衡组件LVS简介


LVS概述

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缩写,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实现的高可用性、高性能的负载均衡技术。它可以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,实现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,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。

LVS的工作模式

NAT模式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

客户端发送请求至负载均衡调度器,负载均衡调度器接收到请求后,修改目标IP为后端业务处理服务器的IP并转发请求。后端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,将响应返回给负载均衡调度器,负载均衡调度器修改源IP为自身IP后再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。负载均衡调度器在请求与响应阶段修改了两次IP地址,使得客户端无法感知后端服务器的存在。

DR模式(Direct Routing)

负载均衡调度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,仅修改目标MAC地址为后端业务处理服务器的MAC,然后直接转发数据包。后端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,直接通过自己的网络接口返回响应给客户端,不通过 负载均衡调度器转发。

TUN模式(IP Tunneling)

负载均衡调度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,将请求封装在IP隧道(如IPIP、GRE)中发送给后端业务处理服务器。后端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,直接通过自己的网络接口返回响应给客户端,不通过负载均衡调度器转发。

LVS的调度算法

轮询调度(Round Robin, rr)

轮询是依次将请求分配给每个后端服务器,循环进行。如果所有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大致相同时,可以使用此算法。

加权轮询调度(Weighted Round Robin, wrr)

基于服务器权重进行轮询调度。权重越大分配到的请求越多。如果后端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时,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权重来优化资源利用。

最少连接调度(Least Connections, lc)

将请求分配给当前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。适用于请求处理时间较长或服务器负载不稳定的情况。

加权最少连接调度(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s, wlc)

加权最少连接调度结合了最少连接和服务器权重两个因素进行调度。计算公式为:当前连接数 / 权重,值最小的服务器将被选中。适用于当服务器性能差异较大且需要更精确地控制负载分布时。

基于局部性的最少连接调度(Locality-Based Least Connections, lblc)

针对源地址进行调度,尝试将来自同一客户端的请求分配给同一个服务器,并优先选择连接数较少的服务器。适用于需要保持会连接的应用,例如web应用程序。

基于局部性的最少连接复用调度(Locality-Based Least Connections with Replication, lblcr)

类似于lblc,但在找不到合适的本地服务器时,会选择一个远程服务器并将其加入到本地服务器列表中。适用于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的应用场景。

目标地址哈希调度(Destination Hashing, dh)

根据目标地址(通常是客户端的IP地址)进行哈希运算,结果决定分配给哪个服务器。适用于需要会话保持的应用,确保相同客户端的请求总是被发送到同一台服务器。

源地址哈希调度(Source Hashing, sh)

根据源地址(通常是客户端的IP地址)进行哈希运算,结果决定分配给哪个服务器。与dh类似,此算法适用于需要会话保持的应用。

最短预期延迟调度(Shortest Expected Delay, sed)

选择延迟最小的服务器,计算公式为:(当前连接数+1) / 权重,目的是最小化新连接的预期延迟。适用于希望快速响应新请求的场景。

从不排队调度(Never Queue, nq)

客户端请求到来时,如果有空闲服务器,则直接选择该服务器;如果没有空闲服务器,则采用加权最少连接调度。适用于希望尽可能避免队列等待的情况。


发表评论

评论数量:0